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6410292.html

DLBCL概述

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是指大B淋巴细胞呈克隆性、弥漫性生长。其特点为细胞大(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);核大于等于正常组织细胞核。DLBC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中比例最高,约占每年新诊断NHL病例的32.5%,全球淋巴瘤的40%。一项研究对中国10,例淋巴瘤患者的分析显示,DLBCL在B细胞NHL中所占比例更高,可达54%,其中位发病年龄为57岁。

主要临床表现

DLBCL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,全身症状(B症状)表现为发热:热型多不规则(持续高热、间歇低热、周期热);盗汗:夜间或入睡后出汗;体重减轻:可在6个月内减少10%以上。局部症状则表现为出现无痛性、进行性、质地硬的淋巴结肿大,含浅表和深部,浅表淋巴结发生于颈、腋、腹股沟,深部淋巴结发生于胸腔、腹腔、盆腔,常见纵隔、腹主动脉;还表现出压迫症状,如纵隔淋巴结患者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,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,又比如压迫气管导致咳嗽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紫绀等。

病理诊断

DLBCL的诊治流程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相关检查如病理等确定诊断,然后进行高危因素筛查,最终确定治疗方案。首先看病理诊断,DLBCL是一组在病理组织学形态、基因表型和临床表现上存在很大异质性的大B细胞增殖性病变。根据WHO分类,DLBCL具有众多亚型。

DLBCL的病理形态学检测特点包括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;肿瘤细胞弥漫性增生;细胞大、胞浆嗜碱性;核仁明显。最常见形态学包括免疫母细胞型大B淋巴细胞和中心母细胞型大B淋巴细胞。除了形态学很重要的是免疫表型检测,通过免疫组化或流式细胞检测,DLBCL通常表达泛B细胞抗原,DLBCL中经典的免疫表型包括CD20阳性、CD45阳性、CD3阴性。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运用形态学、免疫组化、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,目前尚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。根据基因表达谱,DLBCL患者可被分为不同分子亚型,包括GCB型约占28%,ABC型约占51%,未分类约占20%,这种分型有助于判断疾病预后并且制定治疗方案。根据基因分型,DLBCL患者可被分为MCD型(根据MYD88LP突变和CD79B突变)、BN2型(根据BCL6和NOTCH2突变)、N1型(根据NOTCH1突变)、EZB型(根据EZH2突变和BCL2易位),且MCD主要为ABC亚型,但目前在临床上这种分型尚未广泛应用。此外,DLBCL基因分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为NGS测序。

预后评估

研究表明不同分子亚型的患者接受R-CHOP或CHOP样方案治疗,BN2和EZB亚型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MCD和N1亚型,(P=1.70×10?4),MCD、N1、BN2和EZB亚型患者预测的5年OS率分别为26%、36%、65%和68%,提示不同基因分型的患者预后不同,可作为不同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。

MYD88及CD79B是BCR信号通路上的两个关键基因,在ABC型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。且MCD亚型也更易发生结外侵犯,MCD亚型DLBCL依赖BCR信号的长期激活,理论上对BCR信号抑制的治疗(如BTKi)有应答。N1亚型DLBCL具有显著的T细胞基因表型和对R-CHOP方案应答差,提示可探究PD-1单抗的治疗效果。BN2亚型DLBCL中BCR依赖的NF-κB激活,提示可探究BTKi、来那度胺等的治疗效果。

DLBCL主要采用AnnArbor分期(根据肿瘤病灶(结内和结外)数目及部位),分期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。国际预后指数(IPI)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(aaIPI)根据风险因素数量将患者分为低危、低中危、中高危、高危组,不同危险分层组患者的5年OS率差异明显。

重要高危因素

生物学特征以及细胞起源、分子亚型、特殊部位等均影响DLBCL的预后。其中DLBCL的重要高危因素包括双重打击DLBCL(DHL)、双表达DLBCL(DEL)、结外病变、原发中枢淋巴瘤等。

DHL是指具有MYC和BCL2和/或BCL6易位的DLBCL,占新诊断DLBCL的5%~10%,对标准R-CHOP治疗预后不好,DHL的3年OS为46%,非DHL患者则为75%。DHL的检测方法可以选择荧光原位杂交(FISH),FISH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,应用荧光标记探针与目标DNA结合,荧光信号显示染色体和基因异常,但FISH检测耗时且价格昂贵。GCB型中同时伴有MYC/BCL2突变的占4.2%,同时伴有MYC/BCL6突变的占1.2%,尽管比例不高,但预后很差。

DEL是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,伴有MYC(≥40%)和BCL2(≥50%)蛋白共表达的DLBCL(不包括BCL6),占初诊DLBCL的21%~34%,non-GCB亚型中30~40%多见。DEL的检测方法选择免疫组化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,BCL2<70%和MYC<40%为DHS0分;BCL2<70%或MYC<40%为DHS1分;BCL2≥70%或MYC≥40%为DHS2分。90%的DHL为DHS2分,且DHS2患者预后显著更差。染色体易位会导致MYC基因上调,其他机制如基因扩增、拷贝数增加、mRNA过表达、突变也会导致基因和蛋白上调。

42.5%的DLBCL患者容易出现结外病变,病变常累积韦氏环(23.7%)、胃肠道(22.3%)、鼻腔(20.4%)等,此外,CNS、睾丸、乳腺、皮肤-腿型伴有MYD88/CD79B突变比例高,这些部位的结外病变与不良预后高度相关,需要特别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vomam.com/zcmbyy/14461.html